首页

国产精品论坛

时间:2025-05-24 04:16:49 作者:以色列军队向多国外交官鸣枪警告 中方回应 浏览量:60866

  中新网上海3月1日电 题:上海打造文化人才之家社区与人才“深层触达”

  作者 高志苗 康玉湛

  走进上海评弹团国家二级演员钱晏家中,简单整洁的房间里放了“柿柿如意”的摆件,32.53平方米的空间内,沙发、冰箱、洗衣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。居住在二楼的她临窗而坐,窗外细雨,屋内评弹声渐起。

2月28日,上海评弹团国家二级演员钱晏在家中进行评弹练唱。中新网记者 康玉湛 摄

  “我是去年(2023年)12月搬进虹口‘猎户座’公寓的,一切都是崭新的,当时直接拎包入住。节日的时候这里还会有一些小活动、小礼物,时常被温暖到。”钱晏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  居住在此,钱晏也将自己的“拿手活”带进了社区,实现与社区的“深层触达”。2024年2月她与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奏员张旭共同参与了社区春晚,和社区文化达人联袂表演了琵琶古琴合奏《沧海一声笑》与双人评弹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。

  “希望以后能多走进社区给居民们演出,这样既推广了传统文化,也丰富了社区生活,实现人才与社区的互相成就、双向奔赴。”钱晏说,通过社区的链接也认识了更多艺术从业者,也在探索评弹和古琴以及其它乐器的合作,通过混搭激发创作灵感。

2月28日,上海首个文化人才之家项目“猎户座”公寓。高志苗 摄

  2023年11月20日,上海首个文化人才之家项目“猎户座”公寓落地虹口区;近日,上海文化人才之家普陀中岚居项目也投入使用。文化人才之家的相继推出,通过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和优惠的租金政策,为文化产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。

  “文化人才的入住,对于社区整体的文化水平是一种提升,也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机会。希望服务好文化人才,同时也期待文化人才能给社区老百姓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和享受。”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戴小群说。

2月28日,上海首个文化人才之家项目“猎户座”公寓会客厅一角。高志苗 摄

 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宗克告诉中新网记者,文化人才公寓的硬件基础和文化人才集聚,激发了环境与人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共振效应,形成社区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,彰显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微观社区品质。

  事实上,不只在文化领域,以“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”等为代表的一座座公寓在上海悄然兴起。从“一套房”“一间房”再到“一张床”,近年来,上海不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力度,加快构建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。

  李宗克认为,保障性租赁房项目不仅对上海城市引进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帮助,也体现了城市对“新上海人”、外来务工者、本地户籍困难群体的关心,彰显城市温度。(完)

【编辑:陈海峰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马面裙爆火成“龙年战袍” 这个地方一年就卖了3亿元
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。全会审议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“《决定》”),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。

广东2024年统筹安排超20亿元支持造林绿化

此外,“幸福养老管家”对涉老项目和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入户监督回访,确保养老项目安装到位,居家服务质量到位。“幸福养老管家”上门对服务内容、态度、质量、效率进行回访和满意度调查,对服务不满意的,及时与提供服务的组织进行沟通,重新进行服务,有效提升服务质量。(完)

【杭州亚运会】唐拉提汗:冠军证明了中国拳击的力量

其中,铁路客运量9176.5万人次,日均1835.3万人次,比2019年同期增长23.3%,比2023年同期增长1.4%;公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(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、公路营业性客运量)124977万人次,日均24995.4万人次,比2019年同期增长24.4%,比2023年同期增长2.1%;其中,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07592万人次,日均21518.4万人次,比2019年同期增长39.2%,比2023年同期增长1.4%。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7385万人次,日均3477万人次,比2019年同期下降25.1%,比2023年同期增长6.5%;水路客运量695.67万人次,日均139.1万人次,比2019年同期下降31.3%,比2023年同期增长6.0%;民航客运量997.1万人次,日均199.4万人次,比2019年同期增长11.1%,比2023年同期增长8.1%。

云南携手多地启动“世界遗产游计划”

雪豹被誉为“雪山之王”,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其生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物种的存续。近年来,随着保护力度增大,四川多次在保护区里拍摄到雪豹的珍贵影像,但近距离拍摄到雪豹进食画面还属首次。

华春莹点赞,13国记者打9分,这个地方怎么了?

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,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。明清以来,大批闽南人、客家人纷纷迁居台湾,他们常会邀集同府、同县、同乡、同村者居住在一起,借助血缘、地缘力量,共同应对拓垦过程中的艰难险阻,逐渐开发形成一个个村镇街区。他们还把祖籍地的府、州、县、乡、村名,以及开发建设台湾有功的历史人物、有影响的垦台名人、家族姓氏乃至家乡传统命名用词或习惯等,移用过来为新形成的村镇街区命名,希望以此凝聚同宗同姓力量,同时也激励后人不忘故土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